暑假时节,秦岭山脉层峦叠翠,绿意盎然。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50名师生组成的“秦岭卫士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连续第三年启程,以“科技赋能生态保护、智护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深入秦岭腹地,以科技为笔,以青春为墨,续写着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
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联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、机电工程学院,精心组建了这支跨学科、跨学院的实践团队。他们带着对秦岭的深情厚谊,更带着用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感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、生命”四生融合理念。
在前期调研成果的基础上,这些“秦岭卫士”们不畏高温酷暑,足迹遍布秦岭沿线个村落。大学生队员们手持问题清单,肩负责任使命,与村民面对面交流,收集基层民生诉求,认真记录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中的难题。实践团还积极与基层干部、人大代表及返乡创业青年展开座谈,掌握一线发展动态。
调研过程中,这支实践团队挖掘了乡村振兴的成功样本,例如鄠邑区蔡家坡村通过特色产业种植与生态旅游,每年吸引游客超过3万人次,户均增收2.3万元;宋西村通过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,吸引百名青年返乡创业;长安区东西尧村通过退耕还林与产业升级,村民收入显著增长。但同时也发现一些突出难题,如乡村老龄化严重、特色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、生态资源价值难以有效转化等问题,这些都成了实践团攻关的重点。
面对调研中发现的乡村老龄化严重、特色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、生态资源价值难以有效转化等问题,“秦岭卫士”们充分发挥西电的专业优势与跨学科特色,以科技手段精准施策。实践团还对秦岭北麓智慧农业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,通过无人机遥感与多源数据融合,结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葡萄藤径水势,计算土壤元素含量,提出“水肥一体化+无人机光谱监测”方案,助力农户精准施肥、高效管理;利用高光谱无人机遥感数据完成秦岭区域影像拼接,让林地、农田等生态要素清晰可辨,为生态规划提供数据支撑。
“在秦岭实践的过程中,我真正体会到了书本知识的价值和亲身实践的意义。”队员殷少宏的话道出了团队共同的心声。在科技服务村民的过程中,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“科技为民”的真正内涵,也真切理解了作为新时代青年,肩负“奉献社会、服务人民”的这份重任。
自2023年启动以来,“秦岭卫士”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,累计参与师生超过2000人次,形成了常态化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。学校持续推进的“数字秦岭”学生科创平台建设更是硕果累累,已获得国家级、省部级荣誉20余项。
未来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进一步深化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,以“数字秦岭科创平台”为重要载体,持续推动课堂与实践深度融合,通过遥感监测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前沿技术,把课堂实验延伸到秦岭的每一条山涧、每一片林地,推动人才培养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,引导青年学子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,让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科技之花在秦岭大地上绚丽绽放。(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供稿)
自2023年启动以来,“秦岭卫士”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,累计参与师生超过2000人次,形成了常态化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。